联强公司阿热勒农场原阿克苏国防团农场,始建于六十年代,经历40多年的军队建设,先前的甘草,芦苇沼泽地变成了万亩良田,为国家的后勤保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01年农场整建制移交新疆联强集团。十多年来,在联强人的艰苦努力下,实施了低产田改造项目,修建了防渗渠,铺设了农田道路,开挖排碱渠,建成了3000吨/年道地药材中药饮片加工厂,建立了甘草溯源系统和智能滴灌技术农事管理系统。自2014年起,联强公司确定在农场发展甘草产业,在阿热勒农场,这片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它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更见证了一段段关于扶贫与奋斗的动人故事。这片土地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万亩甘草特色产业种植,它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周边村庄的困难家庭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甘草之始:野生扩繁,播种希望。时间回溯到2014年,面对周边村庄贫困的现状,农场与当地政府携手,决定在这片土地上探索一条特色扶贫之路。我们瞄准了甘草这一中药材,以其市场需求大、种植效益高的特点,作为扶贫产业的首选。起初,甘草团队面临着野生甘草资源稀缺、种植技术不成熟等重重困难。但我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通过科学调研和技术攻关,成功实现了野生甘草的扩繁,并利用种条加工和播种扩繁技术,逐步扩大了甘草的种植面积。这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种植经验,2014年至2018年,为周边村庄的困难家庭累计增收263.3万元,帮扶22000人次,许多村民第一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年收入轻松突破万元大关,生活面貌悄然发生着变化。
产业延伸:增收渠道多元化。随着甘草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农场甘草项目团队意识到,单一的种植环节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甘草的经济价值。于是,我们开始着手延伸产业链,增加了甘草初级切片加工和甘草打包产业。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甘草的附加值,还为更多困难家庭提供了增收渠道。
为了确保这些新增产业能够真正惠及村民,农场项目团队积极与村委会联系,积极组织村民参与甘草地膜捡拾、初加工以及打包等工作。这些岗位门槛低、易上手,非常适合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困难家庭成员。一时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线。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因为通过辛勤劳动,他们真正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有了结余,2016年至2022年,该产业为当地居民创收193.63万元,帮扶16000人次。
持续发展:技术革新引领未来。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2019年。此时,甘草种植基地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余亩,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年至2022年,为贫困家庭创收210万元,帮扶17500人次。
智能转型:溯源系统,树立标杆。 时间进入2024年,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洗牌。面对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同行的激烈竞争,甘草项目团队再次展现出了国企的担当和实力。我们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甘草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于是,我们建立了甘草溯源系统和智能滴灌技术。甘草溯源系统能够确保每一株甘草的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而智能滴灌技术则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这一年,900余亩的甘草在智能滴灌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成为了现代化农场发展的典范,2024年为当地家庭增收5.8万元,帮扶480人次。
结对帮扶:国企担当,共绘希望。在甘草产业的带动下,当地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但扶贫之路并未因此而止步。当地政府与农场继续发挥产业纽带作用,与当地村民结对子,开展精准帮扶。我们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与需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农场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我们不仅为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与关怀,更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
共富之路:携手前行谱新篇。 回望过去,万亩甘草特色产业种植项目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这十年间,它见证了贫困村庄的华丽蜕变,也见证了国企与村民共富的深厚情谊。如今,这片土地上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批通过种植甘草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伟大的扶贫战役中来。
未来,联强公司阿热勒农场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甘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 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升加工水平、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入更多先进技术和人才;此外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让甘草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市场。